上海是楚国吗?
上海本指“上下”,即长江口的“上、下港”,战国时代属于楚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立奉贤县,隶属于会稽郡。 后来,这里建立了东海关,属于吴郡管辖;三国时东吴在此设置司盐都尉,专管煮海盐获利;晋代又设了南上海镇和北上海镇,开始建城,当时城很小,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周长约30里,只有正城门和一个侧门,并不繁华。
南北朝时期,因为战乱,城市发展受到一定影响。隋朝时在上海西郊设了一个粮仓,叫太仓寨,并修筑海塘,防止潮水淹入城内。到了唐末,上海开始成为渔村。五代十国时,吴越王钱镠于公元927年派人筑海塘、浚河渠,发展渔业,上海逐渐兴盛起来,成为吴越国东南一大重镇——这也是“上海”名字的由来(“海上”的意思)。
北宋末年,宋徽宗为了向金求和,将江浙东路的秀州府(今嘉兴)升为南京,作为自己行宫所在地,后来又在这里建置应天府(又称商丘府),作为宋朝的陪都。
元朝建立后,在松江一带设立了上海县,并划归湖州路管辖;后又设松江府,统辖嘉定、青浦等7个县。
明代朱元璋建立明帝国后,将旧上海的松江府撤销,改设上海县,属南直隶布政使司,并将原属杭州的华亭县并入上海县,县城设在今松汇中路上的静安寺。清兵入关后,沿袭明朝建制,但清初上海与华亭仍各设县治,分而治之。至雍正七年(1739),始将华亭县的塔汇、曹家街等地划入上海县城,并在苏州河沿岸建起四城闸,引吴淞江(苏州河)之水入城,灌溉农田、浇溉园圃,从而促进了上海地区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