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犀浦在哪里?
“犀浦”这个名称的起源,要追溯到蜀汉时期。 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南征,平定南方少数民族叛乱之后,在今昆明市西山风景区建有西岳庙来祭祀西岳大帝(即春秋时被秦穆公所杀的晋国国君晋文侯)。又从今四川郫县等地迁移人口到云南屯垦戍边。为巩固边防,诸葛亮还在今云南省禄丰县以南的广通河谷修建了一座石桥,作为进军昆明的前哨。这座桥名叫“五尺道”,取的是每段长度都为五尺的意思,以区别于后来开凿的川滇公路。
大约在西晋太康年间,沿用了数百年的“五尺道”遭到遗弃,附近居民陆续向北迁徙,在今天的成都市境内重新定居下来。因为他们是从西南方向而来,且原籍多为蜀汉时由蜀郡北部所属各县疏散至汶山郡一带的人口,当地人就给他们起了一个新的集居地名—犀浦,用以指代他们在北迁后留下的故土。 这一带在东汉后期属于益州刺史部永昌郡管辖,到了北魏时期的东魏帝国,其疆域又进一步向西扩展,原属凉州的鄯善、且末二国以及疏勒国都被并入东魏版图,成为东魏的青州、徐州辖地。其中,隶属于青州冀州南境的鄯善国都扜泥城被改名为“秀野”,改属司州豫州。
到了隋朝建立之后,为了纪念当时功勋卓著的柱国大将军李雄,遂将鄯善国改称李雄的祖籍地汉安,将秀野改称李雄的堂兄李亮之故里蒲津;又在今天西安市东部地区设立了京兆府,作为关中地区的行政中心。隋炀帝继位之后又对西域各国有进一步探索之意,于是派使者前往鄯善国,想借道于阗国进攻中亚的吐火罗国。不料此次远征以失败告终,使者和数千士兵全部葬身他乡,无一人返回中原。但这次远征也并非一无所获,原来,使者团中有一名为裴矩的官员在途中因事与统领张礼和花旗发生矛盾,一怒之下脱离队伍独自行进,没想到竟因此逃过一劫,成为了唯一生还的人。回到长安后,裴矩根据自己的记忆画出了西域地区的地理图,并详细讲述了各地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情况,受到了隋炀帝的称赞。
到了唐朝初年,突厥势力强大起来,经常侵扰唐帝国的边境。贞观九年(635),唐太宗命令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率领李勣等人讨伐突厥。在攻克突厥的牙帐后,唐军乘胜追击,斩杀了突厥的可汗颉利。得胜回朝后,李靖被加封为代国公,享受最高等级的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