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是如何判断天气的?
最近高温来袭,大家都被“热化了”! 那么,你知道天气预报是怎么做的吗? 为什么能提前一天预测到天气变化呢?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请教了在气象局工作的同学(我就是这么无耻),以下就是她告诉我的过程——以北京近期的天气为例哦~ 从太阳光照的角度来看,在夏季早晨太阳由东北方向升起,而到了傍晚则由西北方向落下。 所以,如果在早上6点太阳升起的时候观测天空有云雾,而在傍晚5点太阳落山的时候,发现天空仍然是云雾弥漫,那么就说明整个白天云量一直很多,能见度很低,也就是要下雨了。
是不是很神奇!其实这也是借助了物理的光学原理,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方法只能预测是否下雨,不能预测雨的大小。 那如果想知道下不下雨,还需要观察什么呢? 这就需要气象观测站来帮忙了!目前全国共有2000多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每座观测站都有一套完整的观测设备,用来测量气温、气压、湿度等数据。 除了这2000多个地面气象站外,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和大量的天气雷达也帮上了大忙。
比如,通过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可以精准确定降雨的位置、强度; 而通过地面温度和大气气压,则可以推算出未来3天整个大气层的温度和气压情况。 再把每个地区每小时的气象要素采集下来,输入电脑,就可以得到当地未来的天气情况了。当然,这个过程还要考虑到地球自转的因素。 如果考虑了地球自转,并利用了最新的数据,就能更精确地预测天气变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