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属于杭州吗?

梅林建梅林建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98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杭州市余杭县,辖境相当今杭州市东北部;1985年初,撤消余姚县和慈溪,成立宁波市余姚区、宁波县,以原两县的行政区域为今天的余姚市和慈溪市的范围 ;7月,撤销绍兴地区,实行地级市管辖,以原绍兴地区的绍兴、萧山(包括余杭的镇海)二县和绍兴市郊区,以及杭州、鄞县、慈溪、奉化四县的部分地区组建新的绍兴市;10月1日,撤销绍兴地区行署,建立地委和行政公署(驻绍兴市)。

1994年底,撤消舟山市,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宁波市,建立宁波舟山港,同时撤消宁波地区,以原宁波地区和温州市的苍南、洞头两县及永嘉县的上塘镇组建新的温州市,并将原县级绍兴市改为绍兴市越城区,将嵊县黄泽区和新昌县南明区划归绍兴市管辖;12月30日,国务院同意撤销绍兴地区和市级嵊州市、新昌县,合并设立绍兴市,以原绍兴地区的行政区域为绍兴市的行政区域。市政府驻越城区。 这就是行政区划变动的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到,现在的上虞,在古时属于绍兴府的会稽县。而如今的绍兴市区,在古代是山阴县。现在越城区的位置古代属于山阴县。那么问题来了,上虞历史上属于绍兴府的会稽县,怎么变成了绍州?

首先我们来看“绍”字的含义。汉代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道:“绍,引也。从示,声。”“示”意为“祭祀”,“绍”有“继承”之意,这与古代的宗法制度有关——古代君主设宗庙来祭祀祖先,所谓“祖宗”就是先君的后世继承者,也就是说“绍”带有“延续”的意思。当汉武帝建元四年(前136)改尚书令为尚书仆射时,称“古无尚书仆射之名,今始置此官,职在侍值,然得备员而已。其位次于尚书丞,职凡八人,通以为永制。”这八人便是东汉所谓的八彦之一——“学究天人”的郑玄所说的“太常博士赞礼,尚书令、仆射、丞及御史中丞,谓之八座。”

八座的第二位便是尚书仆射。晋代之后,尚书仆射地位大大提高,与尚书令不分上下,后来干脆就由二人共同担任。至南北朝时,更是形成了“尚书仆射,虽号称宰相,其实并非法相,但为百僚之长”的局面。到了唐代,更有了“非五品以上,不得为仆射”的规定。唐虞之时,地方上州刺史的权力非常大,甚至能够直接罢免中央官员,所以李白诗云“我昔游齐赵,登华不注峰。千里列圣君,五天书王命。齐纨鲁缟车班班,淄渑之水入渤海。今日到汶水,沙平淮水曲。舟楫逐清浅,徘徊任春秋。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丘。松风清飒飒,涧水澄淙淙。鱼跃新池藻,莺飞故苑乔木。怀哉复何似,旅食聚中洲。”

可见当时州刺史的权力有多大。而在浙江这个区域,唐宋时期属于两浙路的浙西道,治所在钱塘(今杭州),所辖除了钱塘一府之外,还有湖州、台州、衢州三府和杭州、润州(镇江)、秀州(嘉兴)、湖州、温州、明州(宁波)、台州等六州。其中杭州和湖州是两个重要的州,下面分别介绍一下二者的情况。

根据宋人王象之的《舆地纪胜》记载,南宋时杭州共有十万户人家(城市居民),人口超过十万,比京师东京(开封)人口还多,由此可见杭州是一座规模相当大的城市。至于治安情况,《舆地纪胜》称赞杭州“风俗醇厚,礼乐整齐,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当然,这些只是作者的美化而已。

据学者研究,北宋末年,杭州的人口大概在两百万左右,到明朝中后期则达到约二百五十万(仅次于首都北京和南京),清代初年以后逐渐减少。那么北宋杭州的城市面貌如何?据宋代吴自牧著的《梦粱录·都市记载》载:“杭州,郡城南北约十五里,东西七里。”也就是今天的杭州西湖一带。

当时杭州有城门十二:东有朝阳门、北关门、余杭门,西有宝庆门、集贤门、清波门,南有望仙门(吴越王朝时的南牙门)、候潮门、涌金门、清波门(宋时改名)。此外还有子城。城里共有街巷七十二条,沟洫三十三条。城内还有湖沼池塘三十六所(即今天的西湖),亭台楼阁一千三百余间。 那么宋朝时的湖州是怎样的呢?据宋人施宿撰写的《嘉泰湖州图经》卷一记载:“州城周回二十三里一百步。城墙高四丈九尺,厚二等三尺。南门曰迎祥,东门曰太平,西门曰景灵,北门曰拱辰。”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