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五羊在哪里?

房伊潇房伊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羊”标志的起源 据记载,公元前975年,南海郡番禺县(今广州)有晋国王姓州公领二千五百户南迁,定居于此,立城筑堡。由于此地盛产羊,所以取名为“蕃禹”;又因地处岭南,属古越人聚居之地,而越人有着“断发文身”的习俗,故又称“番禹”;后又因“番禹”与佛教传说中的“番耶国”中的“番”字同音,为避讳,宋真宗赵恒咸平四年(1001年)改为“番禺”。

“五羊”典故的出现,得从唐朝大诗人李白的一首名诗说起——《早发番禺亭》。原诗如下: “朝发禺中岭,暮宿番禺亭。急湍不可渡,雪薄不能晴。

归鸿飞萧瑟,玄猿啼可怜。愁多增夜永,梦绝起寒烟。

关塞无穷尽,云沙渺连川。思君不可见,盼尔何由缘。 我愿做春莺,百啭歌君边。我愿做夏蝉,低唱对君言。

我愿做秋风,舞袖拂君襟。我愿做冬雪,轻飘盖君床。

我愿化作东流水,书寄悠悠相思情。” 李白的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作者清晨离开广州、深夜抵达时的种种情态和心理活动——“愁多增夜永,梦绝起寒风”——然而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其中“五羊”典故的来源—在第四五行里,李白用了一个谐音双关语“愿作”和“五阳”,形象地把他对朋友的思念比作春天明媚的阳光、夏天的骄阳似火、秋天的夕阳灿烂、冬天的白雪皑皑……这种风趣幽默的表达,被传之后,成为千古佳话。

弓琪弓琪优质答主

五羊铜像坐落于广州动物园正门东侧五羊新城的海拔75米的五羊岗上,由我国著名雕塑家潘鹤等设计塑造,是我国城市雕塑史上第一座在高7.1米的基座上塑造的五只羊造型的超高大雕塑,羊高5.25米,重16吨,造型优美、动人,既有中国岭南风味,又有南太平洋情调,形象地体现了广州市的由来。

这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雕塑,取名“五羊仙界”、“五仙登仙”或“五仙五羊”。“五羊仙界”是1999年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委员会命名的。五羊铜像作为广州市的市徽与标志,1983年以来,被多次复制在广州市的大街小巷,作为广州市的标志,五羊已成为吉祥、幸福和五谷丰登、兴旺发达的象征。

五羊仙界或五仙五羊,是由五头姿态各异,两两相承,形影不离,栩栩如生,围成一圈,如飞而至的仙羊组成。羊群当中,一头老羊,慈祥智慧;三头母羊,温柔祥瑞;一头小羊,天真活泼。人们依仗其特征,称老羊为寿星公,母羊中的大只名为“阿姑”,小些的名为“细妹”,小羊名为“阿一”。寿星公右手执犁,犁尖向地下,仿佛插在“五羊新城”。犁把上悬挂着一只盛谷物的宝盒,阿一正伸头向宝盒吸吮,阿姑在旁边护卫。老羊后面是一头母羊,左后蹄扬起,似在奔驰,细妹尾随其后,好像在寻找失散的伙伴。整个雕塑形象逼真,洋溢着温馨和欢乐的气氛,蕴含着人们五谷丰收、绵延不绝、兴旺发达的愿望,是中华民族吉祥文化的象征。

在五只仙羊雕塑的石像座上,镌刻着一段文字,是为五羊铜像作注。这段文字,引用了晋代葛洪在《广州记》中记载的“五仙”降临广州的故事,记述了广州建城及城市名称的由来,描绘了广州人民生活富足、幸福吉祥的场景。文字是:“周显王三十六年,有五仙人,衣五色,各骑嘉羊,持谷穗一茎六出,随云而降。停于楚庭。乃为越民用雍。仙人各留一羊,五色,化为石,五仙之出石,羊衔小穗,广州由是岁稔。”

五仙五羊,是岭南文化中的吉祥文化,是中华民族吉祥文化的一种,是岭南地区吉祥文化的核心,是中国古代吉祥文化的象征。“五仙”降临“楚庭”,留下“仙羊”和“谷穗”,使人们“岁稔”,表现了农耕文化,表达的是一种庄稼年年大丰收和五谷丰登的美好意愿,反映的是人们追求生活富足、幸福吉祥的文化精神。

“楚庭”在广州的北部,是上古时期“广州”的城名。广州从秦汉到明代以前都称“楚庭”,后来称“岭南”或“岭南道”、“广南”、“两广”。明代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大封功臣,封胡大海为广州王,把广南地区的广东、广西各取其一半合称广州府。“五羊”、“五仙”降临于“楚庭”,“楚庭”由此成为“广州”及广州文化的发源地。

古代流传下来的五仙传说,是广州关于城市来源的神话和民间故事,是人们对“广州城”及“广州文化”、“广州人”的由来解释的口头叙事,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神奇的色彩。五仙五羊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已注入“广州人”及“广州文化”的血液里,成为广州的“根与魂”。“五羊城”、“羊城”、“穗城”,是“广州”古老的历史名称的简称,是广州的象征和符号。五羊雕塑已成为广州城市的标志,是中华吉祥文化的象征,成为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一个形象“缩影”。

五羊雕塑,不仅是广州的象征、标志和城徽,不仅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不仅是五羊城和羊城以及穗城的象征和代表,而且它代表了中国吉祥文化的精神和华夏文明的“脊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