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地铁有没有地铁站?
北京目前所有在建的地下轨道交通线路中,最特别的要数昌平线南延段,因为该线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穿越圆明园和十三陵景区。 据北京地铁设计院副院长韩磊介绍,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这条线路采用了一级盾构施工工艺。所谓一级盾构,就是在地底下,利用机械设备,直接铲土并推进泥水搅拌成浆液状土石方,通过盾构机的外壳输送出来。这种工艺不需要开挖地面,不会对地表造成损害;并且由于是全封闭作业,避免了土石方的运输、堆放过程中可能带来的扬尘、噪音等问题,环保性能好。 但这项技术也面临着难题——在穿越圆明园遗址时,要最大限度减小对文物本身以及周围生态的影响;而在穿过十三陵风景区的时候,要尽可能少损坏已被发掘的陵墓。
为此,设计人员专门做了专项的研究。针对圆明园部分的施工,专家们在研究后发现,如果只采取一种措施,即单纯降低盾构掘进时的土体振动,虽然能保护到文物,但会造成其他一些问题。比如可能会导致地下水的大量涌入,给施工带来隐患。经过反复对比各种方案,最终他们选择了一种“多目标”的方案,即在降低振动的条件下,同步考虑土体的渗流问题,力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同样,在十三陵部分,考虑到已经考古发掘了14座陵墓,还有大量的陵墓有待挖掘,如何尽量少破坏已发掘的陵墓,又成为他们面临的难题之一。 对此,设计师们通过优化刀盘形状的方式,来提高盾构机的掘进精度,控制隧道的轴线位置,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小对已有建筑的危害。 除了技术上的难点外,工程建设还面临资金紧张的难题。
按照原计划,昌平线南延共设置8座车站,其中5座为地下站,位于北清路南侧的站名均为地名站,而位于北清路北侧的两站则命名为生命科学园南站和东沙屯站。不过,随着规划的调整,最后定稿的方案变为7座车站,其中6座为地下站。这意味着,在东沙屯附近将不会设站,从西二旗站到东沙屯站的乘客,必须一路到终点站海淀五路居站换乘公交或网约车,出行将更为不便。 据北京地铁设计院工作人员介绍,根据原规划,该线是从昌平城区经西三旗直到海淀五路的,后来因故中断。此次重新启动建设的线路,北起昌平站,沿北清路向南,同时下穿圆明园遗址和十三陵景区后,与现有的昌平线贯通,全长约26公里。全线共设站点13座,其中地下站9座,地面架空站4座(地面站均设在桥上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