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馒头怎么做?

后菲慧后菲慧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晒一个早上做的馒头,小笼包和烧麦还没发图 说正题(多图杀猫) 上海本地的馒头是实心的,个头比较大,比较扎实; 南方常见的馒头是比较蓬松的,上海人叫“老面”,发酵程度轻,适合拌咸菜吃。 小笼包的皮也是老面做的,但是经过改良,变得更薄更软一些。

上海人的早点里,除了馒头、大饼、油条,还有条头糕、双酿团、油墩子、粢饭糕之类的,都是糯米做主料的食品。这些食品的口感不同于北方的馒头和大饼,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软糯可口,带有浓郁的米香味儿。

要解释这个问题得从早年的上海人怎么制作米面说起。 以前没有机器,碾米是很费时费力的事情,据说古时江南的富庶之地苏州城里有家大户人家有个管家发明了用碾槽在石板上轧米的办法,大大提高了碾米的效率。 后来这法子流传到民间,百姓家里都有石磨,把上好的大米和水一起放进去,慢慢就出来了米粒。不过这时候出来的米粒是完整的,吃起来口感并不好。

为了做出好吃一点的米饭,人们想出了各种方法:用茶水、用盐水、用醋泡,甚至用酱油腌来让大米吸水膨胀,变得软烂。 到了清末民初,上海的南汇县(现在是南汇区)和松江府(现在的松江区)一带出产的优质大米,开始受到人们的青睐。这种米颗粒饱满、黏性适中,用冷水也能煮熟,蒸出来的米饭香甜软糯。

在上海本帮菜的菜谱里,有一道菜叫“油焖糯米饭”,就是把上等糯米用水浸泡后捞起沥干,加油、盐炒熟,做成饭团,看上去跟现在的小笼包差不多。只不过现在小笼包的皮是用面粉做的,而油焖糯米饭的皮是用大米磨成的米粉做成的。

后来有人把油焖糯米饭捏成三角状,放在沸水里蒸熟,就成了我们现在吃的三角饭团。不过这个时候的三角饭团还是带有一点米饭的粒状的。 至于小笼包是怎么来的,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清光绪年间,天津人陈俊在大方街上开了一家名叫“稻香村”的点心铺,出售各种糕点,他还创造性地用面粉擀成片、卷成筒、切成片,加鲜肉和香葱做馅,做出了像模像样的包子,当时人称“小笼包”。

另外一种说法是上海人学津菜做小笼包,因为肉馅需要去腥调味,所以就留了洞眼让蒸汽疏通,形成现在的小笼包形状。但不管怎么样,小笼包出现的时候,外面那层薄薄的皮已经和里面的馅儿分离开了,是一种半透明的薄皮。

向允向允优质答主

上海馒头之所以松软可口,是因为在发酵的过程中加入碱水,把酵母反应产生的酸中和掉,因此蒸出来的馒头不会酸。其实,发面想要不酸,也和碱水同一个原理,可以在发面的缸里面加一小块的苏打,同样的能够中和掉酸。

上海馒头的做法

制作工艺:

1、发面:面粉600克、冷水280克(夏天240克)、老面30克(冬天70克)、把面粉倒在和面盆里,把冷水倒进去,先用筷子搅成絮状,然后加老面再揉。

2、揉面:要把老面揉进去,揉好的面团盖好发酵。发面的温度为25度,时间约2个小时。

3、打碱:因为发面过程中产生了酸,所以要把酸中和掉,方法是用150毫升温水溶解5克的食用碱面,用筷子搅拌至碱面全部融化。

4、揉面:案板上撒少许的面粉防粘,把发好的面团放案板上揉一会,把碱水一点一点揉进面团里,不停的揉,把碱水全部揉进去。

5、搓条:把揉好的大面团搓成长条。

6、揪团:把长面条揪成50克重的面团。

7、揉剂:把揪成的面剂揉圆。

8、擀皮:用擀面杖擀成中间略厚点的面皮。

9、包馅:锅烧热,舀入少许的食用油,油热后倒入50克的面粉,用铲子不停的翻炒面粉,闻到浓浓的香味时面粉舀出放凉,然后加入100克白糖。

10、包馅:揪一块的糖馅放到面皮中心,然后把面皮边缘对捏,再捏几下收口捏严,收口朝下捏成一个馒头的样子。

11、蒸馒头:蒸笼里铺一层玉米叶(没有玉米叶用屉布代替),把包好的馒头生坯均匀摆放在蒸笼里,二次醒发30分钟。

12、大火蒸馒头:醒发好的馒头大火烧锅,锅烧开上汽后蒸15分钟(馒头个比较大的话蒸20分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