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泗门汽车站在哪?

隆凯杰隆凯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在泗门,有着独特的汽车文化。今天,就让小编为大家一一道来吧。

500多年前,这里人烟稀少,道路崎岖,交通十分不便。人们出行 时,大都是步行或摇摇晃晃地划着小木船。当时,这儿只有一些小船在江上行驶,没有大船,也没有码头。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位大商人从宁波运了一船瓷器到上海去买卖,由于途中遇风浪,小船翻了,所有的瓷器都摔坏了。那商人心痛得了不得,想:我的瓷器都完了,要是赶到上海去卖了,岂不太亏了?突然,他心生一计,想:这地方那么多木头,何不造几艘船呢?于是,他便在泗门住了下来,雇了一些人来帮他造船。从此,这儿的人渐渐富裕起来了。日子过得很快,到了清中叶,因为这里的运河两边住满了人,沿河的住宅连在一起,有了商业,有了码头,形成了一个小集镇。

时间在流逝,历史在前进。因紧靠杭州湾,海潮的大潮潮落都从这儿经过,潮洪汹涌,泥沙淤积。到清咸丰八年(1858年),因小河不能通航而改道于此,遂成大江。这时,小集镇也发生了变化,店铺伸张,贸易繁忙,来往的舟船更多了。因为这里水陆交通便利,附近又埋藏着丰富的盐矿,于是,盐商们纷纷来此设店,经营盐业,使这个小集镇迅速繁荣起来,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盐铺头”。

到了清末民初,因为盐业萧条,这里的人改经营棉纱、棉布。一到夏天,这里就成了棉布的集散地。那时,这里的商人很活跃,以船运为主,船从余姚开进杭州湾,在抛了锚以后,就从船上将布匹往下挂,有的布从树上被风吹下来,还挂在枝头上。等到天色擦黑时,人们就在树林里割草,放上鞭炮,响声一止,便迅速将草堆上的布匹扒下来搬上岸,装入竹笼里,再用船运到大饭店里去晾晒,这样一来,人们就挣了许多钱,很快成了富翁。有的盖起了砖砌的大楼房,还雇用许多长工。

时间又过去几十年,到了三四十年代,这里的布行、布庄已发展到几家大店,如“德源泰”、“义源泰”、“万茂兴”等。那时,这些染布店还将棉布染成红色,当作嫁妆卖。这些布匹色泽鲜艳,受到人们的欢迎,很快脱了销。于是,染布店又趁势将一些色布做成被面卖,也很受欢迎。后来,泗门的染布买卖逐渐衰退,不再吃香了。

五十年代,是泗门历史的“转折期”。这个时期,泗门镇上的商业、粮业和手工业逐步有了发展。后来,食品加工厂办起来了,农具厂、棉纺布厂也办起来了。一直到今天,泗门的汽车文化也已经成了镇上的主要文化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