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少陵路属于哪个区?

连志朋连志朋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少陵”不是地名,而是一个文化符号。它源于唐玄宗李隆基为纪念他父亲李治而修建的少陵原(亦称“小陵”)。 唐代宗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唐玄宗的儿子李亨当了皇帝,是为唐代宗。唐代宗即位后第二年,追授父亲李冶为孝德皇帝,并将父亲画像供奉于太庙之中。为了祭祀孝德皇帝,唐太宗在长安城东北角建了一座庙宇,称为“少陵庙”。

此后近千年,这里一直是文人雅集之处,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最著名莫过于杜甫的《曲江》二首。

诗中提到的“少陵”,代指诗人所在地——长安城南的少陵原。但这里的“少陵”并非指建筑物,而是一处地理名称,相当于今天的“西安市长安区”。

到了宋代,由于战乱等原因,唐玄宗时代的辉煌不再,“少陵”也逐渐成了一个历史遗迹和文化符号。宋人王禹偁(shèng)撰写的《少陵先生祠堂记》中提到“余故京师,尝昼卧禁庭,梦一老人持书来,曰:‘我少陵先生也’;……自后或梦或见,不一其态。”显然,这位宋朝文学家笔下的“少陵”已经是一个象征意义的词了。

到了元代,“少陵”一词成了专指“草堂”的代称。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何景明有一首诗题为《送张少陵兼简高帝》,其中“少陵”便是指成都的杜甫草堂。

后来,这个称呼被用来指代成都城内众多名人故居和古迹。清人冯仲云在《成都竹枝词·其五》中写道:“少陵祠庙映湖光,车马往来新鬼忙。”这里将杜甫浣花溪草堂与少陵原的祭祀地一并提及,正可见“少陵”一词作为文化符号的稳定性。

时至今日,“少陵”这一文化符号已经被印在了成都的名片上,成了这座城市文化的代名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