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大海在哪?
上海其实是有海的,而且离市中心不远! 位于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处的北苏州路,原来河道宽阔,是苏州河进入黄浦江西北岸的主要入口之一。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阻止日军沿着苏州河北进,国民政府将原黄浦公园到北苏州路段的河道填没,用石头和泥土筑成了现在的“北苏州路隧道”。 这条隧道不仅改变了苏州河的航道,也让“大海”留在了上海的城市中心。
在北苏州路的尽头,现在是一个叫作“海伦西路”的地方,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滩,因此留下一条自西向东的地名:海伦西路—海伦中路—海伦西路。 如果去得巧的话,你还能在这里看到海边常见的景象——潮汐。 由于市区这一片属于吴淞江(苏州河)冲积平原,地势较低,又无河流湖泊注入,每当钱塘江口形成大潮汐时,这里的潮差能达到0.86米。虽然比不上南海、东海等地海边的潮汐现象,但已经足以出现“海水倒灌”的现象了。 而每年农历八月十八附近的大潮汐更是值得一看。 事实上,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这里是能够直看到海的。20世纪50年代,为了兴建黄浦江边的大型水泵站,需要在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处建一拦水坝,于是从日本进口的钢板桩围堰施工技术被用来修建大坝。在施工过程中,江水与河水交替冲击着围堰,导致围堰位置几度漂移。到了1961年年底,这座被称为“六十一号明碉”的大坝终于建成,将原本可以看见的海景彻底挡住了。
不过,虽然看不到海了,但是能在这里漫步,感受沿海城市的风韵,也是不错的体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