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江在哪个区?
“浦江”不是地名,是黄浦江的别名。上海的河流大多以“黄浦”为别称,因为河水发黄。而上海的苏州河,又称“曹家街池子”、“光复闸水塘”。 以上图片拍自百度,侵删。
其实,现在被称为“浦江”的地方,以前称为“吴淞江”或者“昆山江”(昆山的吴淞江,不是现在的江苏省昆山市的吴淞江)。 “吴淞江”这个名字最早见于南宋地理著作《方舆胜览》里。元朝时,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个盐商集团,以吴淞江为起点,建立起了庞大的盐业帝国。这个集团的领袖姓潘,所以后来吴淞江也称“潘泾”或“潘渊”。 明末清初,由于上游来水量增加,河道变宽,这里形成了著名的“吴淞潮汐”。
到清朝中后期,由于泥沙淤积,洪水泛滥,吴淞江西岸的圩田经常遭受损失,于是从江苏至浙江西部的民众纷纷围捕吴淞江,在江河中筑堤、取土、烧砖,导致吴淞江变窄,成为一条“断头河”。到了近代,吴淞江在沪上逐渐失去了它的航运功能。
抗战时期,日军为了争夺上海,于1937年8月20日起向上海发动“虹口—北四川北路战役”,意图占领上海市区,但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为了阻止日军的进攻,国民政府拆除了苏州河畔的花园公寓等房屋构筑防御工事。
当时,苏州河两岸均为英美租界,为了防止日军轰炸,英美的外交人员又与国民政府进行了交涉和斡旋。最后,双方达成了协议:日本空军只准在白天而且不得进入租界飞机活动;作为交换条件,中国在夜间不能进行反击。这样,日军得逞了。 为了纪念在战役中阵亡的将官,在虹口公园内建起了陆军第三师烈士陵园。这座陵园被国民党奉为“党国魂魄所系”。不过,这座陵园在抗战胜利后被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