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土著是哪?
“杭州土著”这个概念里,“土著”这个词存在很大的歧义。 首先,“土著”的意思有很多种,在现代汉语里通常指“本地出生的动植物(多指动物)”,比如“这些树都是当地土著”。 但这里说的“土著”显然不是这个意思——尽管它们确实都是杭州土生土长的物种。这里的“土著”明显更接近“传统居民”或者“原住民”的意思——特指从元朝末年(1536年)开始定居杭州的那一群人。 “元朝末年,张士诚占据苏杭时,为了开发江南,从中原各地迁徙大批人口到苏州、杭州地区。”[1] 这批移民的主要来源是黄河下游的河南和山东,以及长江中游的湖北。
由于南宋时期的杭州已经颇为繁华,元朝末年又面临战乱,所以这一带的文献对于当时的人口变动记载得非常之少。我们只能通过其他渠道来猜测当时的景象了。
“明初,杭州共辖28个乡,1008个都。每乡有10至14个里,每个里有10至15个村。”[2] ——可以想象的是,这些乡、都、里的建制与元朝类似,不过明代后期进行了多次编户,具体变化情况可以参考地图[3]。 我在网上搜到了三张很有名的明朝杭州地图,分别是万历《钱塘县志》、康熙《西湖志》和乾隆《西湖全书》中的地图,分别描绘了西湖全貌和中轴线景观,非常值得仔细欣赏(点击看大图):
这三张图所反映的建筑现状要比上面的行政区划有趣得多,可以看出,虽然元朝末年已经有了大量移民进入杭州,但直到明中期以后,城市面貌才呈现出今日的轮廓——也就是所谓的“明清格局”。
当然上面这些都是官方资料里关于人口变化的记录。我想说明的是,虽然元代杭州似乎没有显著增长,但在元末战乱之际,杭州城应该损失了不少人口,而明初浙江的人口数字应该也有水分。所以元代的杭州可能其实比看上去要繁荣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