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南宋御街哪个区?
“南宋御街”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指整个宋朝的都城临安城内,与今天的街道、巷陌并无关系。 宋灭后,杭州成为十朝都会。元朝时,为防潮而建“海塘”(详见《浙江通志》)。
明末张岱在钱塘江畔的月波楼写下《西湖梦寻序》,这是关于“南宋御街”最早的文字记载之一。其中提到一条名为“梦线”的小河,其“东岸,旧有宋代御街”——这里的“旧有”表明在张岱那个年代,这条河道及两岸的建筑已经不存在了。不过,从张岱的文字里可以推测,这里曾经是宋代的皇城街道。
再早一点的文献中有关“南宋御街”的记载就没有了。元末红巾军起义时,杭州一度成为义军的根据地。为了攻打杭州,义军曾挖断钱塘江南岸的河网,造成水患,这就是著名的“杭城九堡十三厢水患”。
据元末明初人陶宗仪在《辍耕录》中记载,杭州九堡十三厢的水患之后,“惟余三山门外水无患,而三山亦渐就芜秽矣。”三山即现在杭州的西湖区,而“三山门外”,根据《杭州地名志》所载,就是现在的南山路一带。
所谓的“南宋御街”,在元朝已经失去了它的意义,变成了一条普通的街道。到了明代,随着京杭运河的南移和运河边的兴盛,这条小河畔又重新热闹起来,并出现了“拱宸桥”。清人王有光在《吴郡岁时谱·元旦》中描绘了这一带元旦时的情景:“(正月初一)黎明,至天宁寺、抱朴道院烧香。礼毕,还家饮贺酒三杯……出南门,买鱼烹煮。午后游湖,即苏堤白堤。暮归,食斋。” “南宋御街”作为一个地理概念一直沿用至今,这条古河道也在2012年得到了修复并重现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