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三里亭属于哪个区?

张梓萱张梓萱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老杭州人的记忆里,三里亭是个繁华的所在。 以前没有地铁,人们出行主要靠公交和自行车。那时,武林门到中河中路有一条叫做“凤山”的隧道。穿过这条隧道,有座青瓦白墙的建筑,那就是三里亭。

从武林门乘坐公交车,经过凤山隧道,就可以直达中河中路。所以,这里曾是武林门至中河中路的一条捷径。 在旧时的地图上,中河中路、凤山隧道和三里亭,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由于三里亭位于这两个重要交通要道的交汇点,因此形成了这个三角形的顶点。

如今三十年过去了,凤山隧道已经拆除,中河中路也进行了拓宽,变成了一条直通西湖的大道。而曾经的交通要冲——三里亭,却像被时间遗忘了一般,默默伫立着。 三里亭之所以被称为“亭”,是因为早年它是一座城隍庙。

旧时,杭州有“庙居”、“寺居”之称。比如灵隐寺、天竺三寺(法云寺、永福寺、灵顺寺),还有岳王庙等等,都是以“庙”命名的; 而像净慈寺、海潮寺、昭灵宫等,则是以“寺”命名的。

当然,这些寺庙都是后来建的。那么,杭州最早修建的寺庙是什么呢?就是这座三里亭(其实是座城隍庙)。 关于它的建造年代,史料上并没有记载。至于它为什么会被称之为“亭”,也是因为史料上的记载,与这座建筑本身的性质有关。 根据《西湖游览志》的记载,当年苏东坡任杭州知府的时候,曾主持修缮城隍庙,并将之重新命名为“三元”,意思是“三元大帝”之所。 但是,在南宋时期,这座庙的名字又改了回来,称为“三里亭”。因为根据《西湖游览志》的记载,当时这座庙的规模非常大,分为上中下三层,每层都有殿宇重堂。而且这座寺庙离水很近,旁边有桥,附近有河。 所以,这座寺庙不仅称得上有气派,还很接地气。

到了元朝末年,陈友谅的弟弟陈友定据闽称王,建都于福州。他听说杭州有个叫刘基的人非常有才华,就想把他召到自己帐下效力。 刘基听说是陈友定相邀,推辞不就。于是,陈友定就派人手持书信,前往浙江软求。 这时,刘基正住在钱塘江边的柳浪园,也就是现在的柳浪闻莺附近。 他看到使者送来陈友定的书信,就对来使说:“我听说大王(指陈友定)非常礼贤下士,凡是去见他的人,他都会亲自接待。为何我的书信,却要由别人转交?” 来使回答说:“我家大王一向礼贤下士,只是近来身体有些不舒服,不能亲手给您回信,请原谅!” 刘基听完,笑着对来使说:“既然大王不能亲笔回信,那您就把我的回信送给大王吧!”说完,刘基提笔写了回信。

这封信的语气显然不卑不亢,意思也十分明白:自己不愿意投靠陈友定,让他的手下转告,自己的态度很明确。 如果陈友定真的有心招揽刘基,大可直接写信邀请,何必让人代劳?可见其用意并不真心。 对此,刘基在回信中写得非常清楚: “欲以片言只字通信息,岂可旁人传递?若肯差人下书,犹恐言语不通,言辞反复。且吾素无知识,如何能为朝廷奏事?若果有此心,有甚事可备陈者。” 也就是说,你陈友定如果真的想跟我刘基打交道,就直接派人给我送信,不要用他人传话。否则,语言沟通不畅,我的回信你怎么能懂呢?再说,我本来就没有为官做职的才能,怎么可能为朝廷办事?如果我真的有心效忠,有什么可以禀告的事?

这封小小的书信,充分显示了刘基的聪明才智。他用自己的机智,回绝了陈友定的不实邀请。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