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五台山在什么地方?
先放一张图,这个就是现在建成的“成都文殊院”——其实就一寺庙而已嘛!但是为啥还要建个牌坊叫做“五台山”。。。 说回正题,所谓“成都文殊院”其实是清康熙年间的产物。清初灭佛,大量寺院被毁,顺治曾在诏书中说“佛乃山中妖怪”,对佛教颇为厌止。但到了康熙年间,社会恢复安定,经济快速发展,于是朝廷又开始提倡佛教,修造寺庙。
据说当时京城的著名寺庙几乎都得到重修或新建,而所谓的“新”建的庙宇必须都用金箔装饰,还规定各庙宇都要有金碧辉煌的殿宇和栩栩如生的菩萨像(这是不是后来“庙宇”都金碧辉煌的原因呢?)。
而当时川西平原也是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地区之一,所以也响应号召,在成都建起了一座规模宏大的新寺庙——也就是现在的“成都文殊院”。这座寺庙除了建筑华丽,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它那庞大的佛教文物收藏。光经卷经书就有上千卷;各种法器、佛像更是数不胜数。
当然,既然要收拢这些好东西,必然就要有个理由把这些东西集中起来。于是官府便假惺惺地选择在一月之间毁坏数十所寺庙来“集资”建寺,作为交换条件,这些被毁的寺庙可以领得部分赔偿金。
根据《古成都》记载,这次行动“一时震惊京师,称之‘京城四大轰动’之一。” 不过奇怪的是,这座“成都文殊院”并不在成都有名的五岳之一“文殊院”里,而是在城外西北方向约5公里的地方,而且和真正的五台山也没有一点关系……
这真是一个大写的尴尬啊! 但是,这里却有一个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叫“文殊师利”,这个和尚是南朝梁武帝时期的高僧,据说他原籍西域,幼年时随父亲入蜀,后又在四川出家,终老一生。因为他属西域人,且又精通佛教经典,所以被称为“文殊师利”。 这个高僧生活在公元6世纪到7世纪初这段时间,比玄奘还早,应该是个胡人的和尚。
据载他在蜀中时颇受尊重,当地名刹鹤林寺就是他一手创建的。而《蜀中广记》中也记载了鹤林寺的盛况:“旧传鹤林寺有文殊师利像,高数丈,相好庄严(眉眼细长,面容俊美)。” 但这个文殊师利跟太原的文殊寺一点儿关系都没有,更跟传说中的“三圣出关”没有联系。至于为什么这座新建的寺庙要取名为“五台山”,那就只有让康熙大帝自己回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