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广园在哪里?

单于国雯单于国雯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老广们应该都知道,“广园”在旧时的广州,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地名。 广园的“园”字其实指的就是花圈、花坛的意思。所以与今天广州的越秀公园类似,古时广园也是以种花著称。 不过,现在的广大小伙伴对广园这个地名似乎有点陌生了。因为它早已被遗忘在城市的发展和改造中——被遗忘在被拆除的旧城,以及被新建的汽车东站吞噬的土地里。 但曾经它可是一个比今天北京西路还繁华的地方!让我们回到过去,看看它的前世今生吧。

首先明确一个事实:古代的广园不是一座花园,而是一个专门种植花草的植物园林。

根据记载,隋炀帝大业六年(610年)于洛阳兴建了著名的西苑,这里引来了无数奇花异草,可以说是当时最大的皇家花园。而同时期的广州也有一座规模相当的花卉园,史书称“芳林苑”。这两座花园,可谓当时的京郊“两园”。

后来,唐玄宗李隆基将东都兴建的梨园赐给宰相杨国忠,用来作为杨贵妃的私家花园,但这一片区域仍然属于皇家的御苑。 然而到了宋代,出现了两个称呼,一种叫法是广花园或广平公园;另一种则是称呼为“花地”。那么这“花地”又是什么地方呢?据《番禺县志》记载: “‘花地’即‘芳草地’,宋时多植茉莉,故又名茉莉陂。”也就是说,这片区域开始种植茉莉花了,所以改名为“茉莉陂”。而这片种植茉莉花的地方就是今天的荔湾区。

到了明清时期,由于商业经济的发达,城市人口剧增,广州出现了“市”和“城”的分界。其中“城”是指今天中山四路的府学宫,也就是文庙。而“市”则是今天的中山五路。按照古代“左祖右社”“左市右朝”的建筑规则,由于文庙在先,因此这条南北向的道路便被命名为“贡院街”,简称“贡院”。 除了文庙外,当时广州还有两座重要的建筑:藩署和学海堂。它们都在今天的解放北路一带。而当时这些地区都属于广义的“城”的范围之内。 由于“城”内东西有一条流经的东西河,而南北方向则有秦越两山,这一带被划分成九个区,俗称“九街十八巷”。其中从秦越两山往北到文庙的街巷称之为“上九”;从贡院往南到藩署的称为“下九”。而广园就在上九的东北部。换句话说,当时这里的地理环境还是非常不错的,交通也非常便利。

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市土地的紧张,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清廷批准在广州开设糖寮,允许私船煮糖。随后又在广州城东修筑盐仓,准许私人开设窑厂烧石灰。这些行业的开设,不仅破坏了环境,也对江河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到了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英国籍鸦片毒枭甘英豪利用他担任广州海关税务司的特权,擅自将毗邻城墙的外沙约250亩土地划为其私人产业进行非法殖民统治,并禁止中国渔民在附近打渔。该土地被命名为“英豪湾”。

辛亥革命后,广东都督陈炯明派卢仲良进驻外沙,重建炮台,以防备海盗和鱼雷艇袭击。1924年至1926年间,国民党大老何香凝委托其弟何翼灵在外沙建起“国民色素织厂”和“大同橡胶厂”,开始对外营业。这两家工厂成为当时闻名粤桂的两家企业。 而同时期,在广园南部则兴起了一个新行业——印刷业。

抗战爆发后,由于日军不断轰炸,市内多家印书馆相继南迁,一些印刷企业也离开广州。抗战胜利后,原在城内各马路的印刷铺点陆续恢复。1947年统计,广州共有印刷厂82家。这其中有不少都是在广园一带设立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