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有什么名胜古迹?
作为在广州生活了10多年的外地人,我勉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毕竟本地人的身份还是沾点边的) 古建类:永庆坊、广州城隍庙、五仙观、南越王宫博物馆(原址)、中山纪念堂(原址)、广州起义纪念馆……等等。
书院类:粤海书院(现中山大学校区内)、南海神庙与禺京书院(现华南理工校区内)、应元书院(现广联达总部大楼)……等等。 宗教建筑类:大佛寺、六榕花塔和光孝塔、云台寺……等等。
其他:广州动物园(以前叫“西樵山”动物园)、九峰山庄(以前的“九峰塘”,是当时达官贵人汇集之地,有九峰园、留耕堂等景点)、广东纺织工学院旧址(现在的广州美术学院)……等等。
还有几个特色景点:
荔枝湾——旧时广州的“西关水巷”,现在通过整治恢复成古色古香的景观带,成了新北京胡同的写照;
上下九步行街——充满岭南特色的商业街;
海珠广场——纪念广州解放的地方,现在是广州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
东山口——充满民国风情的街区,有骑楼街道、洋楼、咖啡馆……等等,文艺青年最爱!
镇海楼
镇海楼位于越秀山北峰,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是广州的象征,素有 “五羊城之怕”与北京之“莫”、南京之“钟”,、安阳之“刀”、长沙之“城” 、南昌之“柱”、福州之“塔”、苏州之“关”并称,合称天下“九州”象征之物,被国民党政府确定为“新天下古迹”。1957年定为广州市博物馆。镇海楼是一座五层高台式楼阁,砖石所造,红墙绿瓦,风格独特 。1962年郭沫若游广州,在粤剧《六国大封相》任脚黄少华的陪同下来此一游,并在五层东向窗口留下手迹。1999年5月,经过大整修后的镇海楼恢复原有古色古香的旧貌。楼内现设《南汉史迹陈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南汉国的历史。
中山纪念堂
中山纪念堂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于1929年至1931年而修建。是广州的大型文化纪念建筑和主要旅游景点之一。位于旧越秀山南麓。堂东西长78.6米,南北阔55米,高47.5米,钢筋混凝土结构,规模宏伟。堂内可容纳万人。屋顶、门、窗上都有装饰精美的彩色花纹,四个高大、方方正正的堂角,上面是层层缩进的重檐,具有中国民族形式。现为省、市两级人大常委会所在地。每逢国庆、春节、六一、“五一”劳动节和重大会议召开时,都在此举行大型的游园、歌咏、集会、展览或文艺演出等活动,成为羊城的重要文化活动场地。1999年5月,经过8个月的维修和改造后的中山纪念堂,面貌焕然一新,以全新状态迎接游客和市民,并由原中山纪念堂管理所改为“中山纪念堂管理处”。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为纪念1911年10月赵带等人领导的广东起义失败后收殓的不知名义烈士的遗骸而建。建成于1912年。占地面积22.7万平方米。墓道两旁遍种四季常青的松柏和鲜花。墓冢圆顶,用花岗岩砌成,周长42米。墓冢顶端有用汉白玉雕刻的青天白日七星纪念碑。墓碑正面镌有“七十二烈士之墓”楷书、背面铭刻烈士的姓名及其生平简历。碑的两侧分别有用中、英、日、德、法五种文字镌刻的“精神不死”碑。墓冢后面是高大宽敞的牌楼,正面额题“浩气长存”,背面刻“流芳百世”,墓后有宽阔的草坪,周围用石栏环绕。周围还有潘达微先生的墓冢和黄兴先生墓以及“血祭轩辕”、“魂返杜鹃”牌坊等。原墓建于广州东北郊红花岗,1918年夏,广州军阀为扩充私邸,要挖平红花岗的烈士墓群,潘达微先生为保护烈士遗骸,自筹资金和组织人力,运葬于此。原墓地改称黄花岗。1919年动工修建新陵园,1921年竣工,1928年又大规模扩建。黄花岗烈士墓是1921年孙中山先生颁布国葬令,命将已知殉难者七十二人就地合葬于此,并为墓地命名七十二烈士墓。园内1957年辟为黄花岗公园。园内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纪念碑1988年1月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