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铁一号线几点?
答主是成铁一中旧校区(现成都市第七中学)1995级学生,1998年建成通车的成都第一座地铁站—人民北路站即是在建的一号线工程,当时就生活在附近。 一号线的修建过程也是成都城建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此前成都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基本都是以“路、桥、隧道”为主,也就是新建道路或是扩建道路时顺便修个地下通道,但一号线却是真正意义上的首条地下轨道交通线路,并由此开启了成都地铁建设的大幕。 当时成都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经济实力排不进前三,城建规模也不靠前(仅比拉萨和乌鲁木齐好),但偏偏敢啃硬骨头,自掏腰包建设地铁,其魄力在当时全国堪称顶尖。
说回到正题,一号线最早动工的是人民北路站,因为旁边就是成铁一中(旧校区),所以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不大,我记得当时只是围了围墙挡住了路边的一些花台,但并没有影响树木的生长,因此工期并不长。 不过施工过程中也遇到了难题,那就是地下的淤泥质土层太厚,深度达两三百米,用传统的方法清淤成本太高而且效果并不好,最后采用了“明挖回填”的方式顺利解决了这个难题。
明挖回填就是一边在地面下挖,一边在另一边回填,其实这种办法现在也很常用,只不过那时候没有先进的机械设备,全是人工操作,现场的环境和安全条件很差,出现伤亡事故的概率很高,所以我记得那时新闻报道经常说到某地发生安全事故,“导致某某名领导及施工人员受伤”之类的话。 我记忆中比较清楚的是在人民北路站施工时有一次爆炸,当时我正好路过那里,看见一片刺眼的白色闪光,紧接着就听到巨响,随后附近的建筑物都晃了一下…… 幸好当时没有人员伤亡,不过这一带居住的人家门窗都得全部关闭,不然玻璃都被震碎了。
成都轨道交通1号线采用6B编组形式。1号线一期工程(升仙湖—火车南站)全长17.892km,设车站15座,已于2010年9月27日开通;1号线南延线工程(高新—五根桩)全长3.27km,设车站2座,已于2013年9月29日开通试运营;1号线北延线(升仙湖—北郊车辆段)全长1.44km,设车站1座,已于2013年12月6日开通试运营。
1号线车辆为B型车6辆编组,全长119米,车辆最大宽度2.88米,高度3.80米,车厢内部净空高度大于2.1米。6辆编组最大载客量约为1800人,列车最高运行速度为80Km/h。1号线采用接触网受流方式,接触网电压为DC1500V,车辆接地方式为通过走行轨回流,并在走行轨与变电所之间装设单向导通装置。
为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成都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将地铁建设确立为城市重点建设工程,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分期规划建设方案,并组织广大建设者抢抓机遇,顽强拼搏,攻坚克难,锐意进取,仅用5年时间,就完成了一期工程可研报告的批复、初步设计及施工图的完成,工程试验段开工建设,并已顺利完成。
同时,在地铁一期工程建设过程中,相继攻克盾构机长距离穿越江安河、沙河和金家湾、牛市口岩溶发育区等诸多难题,成功实施了盾构掘进和首条隧道贯通。在建设单位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1号线一期工程预计2010年8月建成通车试运营。
地铁1号线是成都轨道交通线网“米字+外环”300公里线网规划的最长基线,是线网最重要的骨干线路和全线网客流最大的线路。该线一期工程为升仙湖——红星路停车场线路长17.86公里,共设车站15座。连接了人口和岗位最为密集且分布不平衡的市区,并衔接已规划或已建的地铁线路有3号线、4号线、5号线、7号线及8号线。同时,1号线沿人民北路、红星路等主要客运通道敷设,联系了众多的重点客流集散点和商业中心,不仅解决了市区南北向客运交通,形成了一条南北向公共交通大动脉,而且将多条客运通道连为一体,大大缓解市区交通压力,提高公共交通客运效率和质量。
为促进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经济发展、加强高新技术开发区与中心城区的联系,本工程1号线南延线工程起于一期工程终点站高新站,沿剑南大道南延线南行,止于五根桩站,线路全长3.31公里,设站2座,均为地下线路。该线是贯穿高新技术开发区南区的主要客运交通走廊,也是高新区内的轨道交通骨干线路,将缓解该区域的地面交通的饱和程度,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加速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