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忌讳什么?
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虽然避讳的东西不一定全对,但大概还是有些道理的(因为有些是祖辈传下来的) 先说大俗大雅的——不捡钱,不要脸(不能要别人的钱,也不要自己把钱踩在脚下);
不捡现钞,不见外(不能让别人给钱或是送东西给自己);
不坐床,不做七(家里来客人时,若是住酒店、宾馆,最好不住进门处或者靠近里的房间;自家有床位而不睡,给客人留位子。过世长辈的头七、尾七等忌日,家人也不去这个亡者的房间);
不去别人家上厕所(若真是急得来不及,也要在门口敲三下,以示礼貌和尊重); 不摸别人头,不翻别人钱包(很失礼的行为,且容易惹人生气); 不过分夸奖孩子,不给小孩压岁钱(以免养出孩子的骄纵性格);
不说“吃了吗”、“去哪儿”这样的询问句(比较没有礼貌,且显得粗鲁); 不在外面扔垃圾,不随地吐痰(旧时没卫生间的穷人家,如厕后把脏物冲入马桶,也是为了避免邻居嫌弃);
…… 再说偏于地域性的—— 不说“搞”(gǎo)——“搞破坏”中的“搞”读四声,意思类似于“弄”,但是语气更重。这个词在上海话里还是比较常见的。 不说“倒”。“倒”一般指倾倒污物。比如倒在马路上的垃圾,说“倒”。
不带贬义的“倒”字还指“使坏”“使刁”,比如“他倒了我一把”,意思是他使坏让我摔倒了。带贬义的“倒”则指“欺骗”“蒙骗”,比如“他倒了你钱了”,意思是他的行为欺骗了你。 用“掼”不用“摔”——“摔跤”的“摔”上海话念sui,第四声,意思跟普通话差不多。但也有细微区别,比如“他摔了我一跤”,意为他的不慎令我跌倒了;而“他掼了我一跤”,意为他的不小心使我跌了一跤。前者表示意外,后者表示应该承担的责任。用“掼”的“摔”字还有“扔”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