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解放路属于哪个区?
从历史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解放前旧杭县县城的城墙有东、北两面,东北角和西北角各有城门一座(即朝晖门和万安桥),东南西三面没有城墙,仅有护城河道。1950年6月,市政府决定拆除旧城城墙(除西北一角外),在原址上建设新路。8月份,工人们在原东北角城根挖出大量战壕废墟等遗迹以及少量宋代砖块。
由此可知,今解放路的范围在民国时期应当属于钱塘江与古城河间的开阔地,属下天竺乡。 接下来谈这个问题有意思的地方。
今天如果讨论杭州老城区哪些地方属于“城区”,一般认为以中山中路为界,其以北多为老城区。然而这一带在明清时属于上塘路(清代称上河头),至民国时始置拱墅区。那么问题就来了,解放路的范围在明清时期显然属于城北的乡,但到了民国初年却突然进入了市区,这是不是有些奇怪呢?
我查阅了相关文献,得到以下两段记载: 这段记载说明了两点:一是清光绪末年,京杭运河杭州段逐渐由江南水陆交通要道转变为内河。二是民国元年(1912),京杭运河杭州段的航道被确定为三级航道,开始改造。
由于第一点中的运河衰落恰好与第二点中的航道改造重合,因此可以判定改造的开始时间就在1912年。 又查清末成书的《咸淳临安志》卷五十七: 万安桥,府治北一里。宋景祐间建。元废。国初重建。 据此则知,万安桥在明代以前位于杭州城的正北方,而清中晚期以后,因城北人口剧增,万安桥所处的凤凰山一带成了城市的中心。
至此问题也就清楚了:因为城市中心的转移,万安桥向北移动了约一公里,同时为了新建城区的交通需要,旧时的城乡边界被迅速抹平,原本属于城北乡的土地被纳入市区范围。这样不但解决了市中心面积不足的问题,而且实现了“古城区”“老杭州市区”的全覆盖,可谓一举两得。 至于为什么选择在这一带进行改造,我想恐怕是因为这一带河网密集,地势低凹,适宜筑堤围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