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什么时间?
“日暮”在古时指夕阳将落未落之际,在现代一般特指黄昏。 古人将一昼夜划分为100份,每两份为一个单位,称为“寸阴”或“晷刻”;一个小时大约相等于现在的3600分,24小时为一天,则1小时约为现在时间的45倍(1.0867)。由于古代计时的仪器漏刻和铜壶滴漏的原理与现不同,存在一定的误差,所以没有严格、精确的“一寸光阴”或“一分光阴”的说法。 “日暮”一词最早出现于《楚辞》,如刘向《九叹·哀命》有“日暮羊肠,冥冥黑圜”,王逸注“言楚王久不见臣,如日之暮,道途艰难,不知所出也。”又《离骚》有“日忽忽其将暮兮,时悠悠而渐远”,王逸注“言己日月光辉,行步迟疾,老将至顿,时光虚弛,志意衰薄。”可见在《楚辞》时代,“日暮”指的是黄昏。东汉文人王充在《论衡·四讳》中谈到忌讳说黄昏这个词语时说:“讳暮字,不知先儒何所根据。”表明至迟在东汉中期,“日暮”已经作为黄昏的别名通行了。
“朝乾夕惕”出自《周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意思是早晚都勤奋努力。这句话后来演变为成语“夙兴夜寐”,唐朝诗人杜甫《春望》中有“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工作。其中“夕”和“夜”都是夜间的意思,说明在唐代,人们已经认识到“夕”和“夜”都有晚上的意思。
宋人程大昌在《古春秋传集句·序》中说:“旦暮,犹言朝夕,明旦昏暮,谓之一昼。”将“旦”和“暮”与“晨”“昏”对举,强调白天和晚上都包含在“旦”和“暮”之中,说明“旦”“暮”除了表示时间之外,还有始末的意思,这正与近代汉语中的“旦暮”含义相同了。明代学者张居正解释“旦暮”的“旦”字说:“此旦字固非平列之词,乃终夜之意……”(《礼记·曲礼上》疏)“暮”字也说:“此暮字亦非平列之词,乃是终夜之意……凡用暮字皆指夜色而言。”可见“旦暮”的“旦”“暮”都和晚上的时间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