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时区是多少?

管仁华管仁华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3小时56分4秒。将一天平均分成24等份的前提下,每一等份的时间长度约等于 86890.7秒(24×60÷23);而将一天分为12个时辰,每一个时辰等于 7.5个小时,也就是7.5*3600=27000。由于一个小时等于 3600秒,所以一个时辰就等于 27000/3600=7.5。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每个时辰比每个小时要多出 7.5-8个小时。 而古书上的“子时”是指晚上的 11点至凌晨 1点,“丑时”指凌晨 1点到 3点,以此类推。也就是说,在旧历中,一个时辰比一个新旧公历的一个小时要长 7.5至 8个小时。

但是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的“子、丑、寅、卯”等的含义却是“从北京时间 0点开始,每 12个小时为一个时辰”。比如 “子时”指的是晚上 11点到第二天 1点,而不是旧历的「午夜」之一。这是为什么? 中国古代使用农历计时,同时利用日晷(太阳的影子测量时间)来测定正午时刻,从而获得子丑寅申等十二时辰。这些记时的单位与现在不一样,也不能直接换算成我们现在使用的计时单位。

为了统一和便于计算,人们发明了二十四节气这个概念。它相当于把太阳周年运动平均分成 24份,每 15°为一度,每一节气相当于 15°,每一辰相当于 3°。这样,白天最长的一天有两个节两个气,黑夜最长的一天也有两个节两个气。

以春分为例,它的时间是公历 3月 20日至 21日期间。从冬至开始,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到春分这一天,白天和黑夜等长。过了春分,白昼一天天短下去,直到冬至,黑夜一天比一天长。如此循环往复。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用公历代替农历作为计时工具。但许多传统文化习俗仍然沿用旧的计时方法。于是,出现了旧历和新历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时辰上表现为「上午」和「下午」。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