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珠江新城在几号线?
从“规划”和“建成”两个视角来看待广州的“珠江新城”,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座城市的规划师和建筑师们其实一直在探索现代化大都市的多种可能。 (以下图片均来自网络) 1978年,中央决定开发珠江三角洲,建立经济新区。当时的规划思路是——“引水入城”,即在环城水系外凿渠引水,构建“水上城市”。但这一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困境,因为“水运无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在1993年的规划中出现了这样的文字: “借鉴香港经验,改造内环路两侧地区……” 这里所说的“香港经验”是指香港将市中心的人口和交通功能向外转移,把市中心建设成商业、金融等服务业为主的综合性功能区域,从而让中心市区得以重获新生。 但这一方案仍遇到困难。在2004年的新闻中,出现了这样一段话: “专家指出,目前珠江新城总体开发建设进展不理想,工程量大,社会投资成本高,存在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直到2005年左右,随着地铁三号线的开通,珠江新城的开发终于开始提速。 根据广州市城市规划局的介绍,当时珠江新城的建设遵循了下列原则: 那么,珠江新城到底是在规划中的那条线呢? 在众多媒体的描述中,我们找到了这样的句子: “珠江新城位于广州新城市中轴线上,北起环市路,南临珠江,西至海珠广场,东到黄埔大道,用地面积达6.2平方公里……” 也就是说,现在大家所知的珠江西岸大部分都属于原珠江新城的范围。而原珠江新城的规划图如下所示:
当然,现在的珠江西岸已经远远超过了最初的设计范围。 比如,广州图书馆新馆就位于该区域的中心位置。而广州图书馆于2010年启动的新馆扩建项目,更是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大讨论。有人大代表提出,新建的图书馆要兼顾旧城的保护与更新,以及民生的问题;也有不少市民质疑,耗资巨大的新馆是否真正满足了人们对知识的渴求…… 这些建筑不仅改变了江畔的原生态,也改变了这座城市的风貌,更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