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预报什么强度?

许译范许译范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提问有些年份了,不过还是发出来供感兴趣的小伙伴参考。 这个问题似乎有点文绉绉的,不过,气象学上的“暴雨”到底是什么呢?其实,气象学上一般是用24小时累计降雨量来定义暴雨的(注意是24小时不是12小时哦): 当24小时降水量达到50毫米以上时,我们就称它为暴雨;如果是短时强降雨,那么一小时降水量要达到38毫米以上才可以称之为暴雨。

所以,用我们生活中直观的词语来形容暴雨,也就是每平方米土地24小时内平均接受1毫米以上的降水。 那什么是强降水?从气象学的角度来说,当12小时内的雨量达到38毫米以上的时候,就称为强降水(或者叫短时强降水、突发性强降水),而且随着降水强度的增加,各类灾害风险也越来越高。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数值都是平均值,具有不确定性。比如说在华北地区一次较强的降雨过程中,大部分地区的24小时降雨量可能只有20-30毫米,但在太行山一带的山区却可能会有50-80毫米的降水。这就是因为地形对暖湿气流起了抬升作用,使得山区的降雨更加充沛。在山区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也要比平原更大。 既然知道了什么是暴雨,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区分不同等级的暴雨呢?这是因为,在同样的气候条件下,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是有差异的——比如南方多水网洼地,北方多是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地势更高。同样下一场暴雨,在不同区域产生的洪涝等灾害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例如,同样是暴雨,在一些地区可能是因为土壤本来就比较湿,所以在当地并没有引起特别严重的洪涝灾害,但是在一些干旱的地区,就可能引起比较严重的洪灾。这就像是在同一个池子里放水,在水量相同的情况下,浸没干涸的土地比滋润潮湿的土地要容易得多。 所以从预防洪涝灾害的角度来说,了解气象信息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生活在山区或者丘陵地区的人来说,提前知晓短时段内天气变化趋势,及时转移危险地带人员,是非常有必要做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